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欧阳霏见习记者王德赛)近年来,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让支付进入了“一挥即付”新时代。上个月,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由此前的300元上调至1000元,这一动作引发了媒体的广泛热议。

  事实上,免密免签业务在各类支付平台上实施已久,支付宝的“付款码”也同样是以1000元作为免密额度。这次额度调整之所以引发热议,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1000元的额度有多高,而是许多市民“不知情”。

  刷卡时才知“被免密”

  办卡流程“零告知”

  林女士就曾经遭遇了一次“支付尴尬”。近期,林女士到某商场消费,刷卡支付时,突然发现商家直接将某银行的借记卡放到POS机上,轻轻一刷就扣 掉了费用。询问商家后才得知,这是银联卡开通的“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无需密码、签名就能进行扣款消费。林女士表示,自从开通该张银行卡至今,始终没 有收到过银行关于该功能的任何通知。

  记者特意到厦门某国有银行办理了一张储蓄卡,整个办卡过程都未被告知该卡具有“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办卡过程所看到的协议中也未提及该默认 业务。当记者询问该卡是否有“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的时候,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让记者“自己到官网查看相关协议条款”。记者查询条款后发现,在该行的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即俗称的“银行卡合同”)中,并无明确条款告知储户小额免密支付业务的开通,只有第二十七条写有“甲方(储户)同意按乙方 (银行)有关规定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并且另写有“变更后的协议将在银行网站进行公告,无需另行通知甲方”。

  办理取消业务受阻

  银行客服“一问三不知”

  记者从银联方面了解到,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虽然采用的是默认开通可选关闭的模式,但是小额免密免签业务并不强制持卡人开通使用,持卡人可以自主选 择通过发卡银行关闭该业务。在银联官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的声明。但各家发卡银行在告知业务、 取消业务等方面似乎没有跟上。

  记者持有一张另一家国有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来到该银行网点咨询免密支付业务。尽管这是一张多年前开通的旧卡,银行工作人员仍表示,该卡具有免密 免签支付的功能。当记者表示要取消该业务时,柜员表示,该网点现在不可以办理取消业务,因为“系统未开通”。随后记者拨打该行信用卡热线,电话客服人员称 取消免密业务可以通过电话、线下网点等渠道办理,并为记者取消了免密支付功能。

  记者又试着拨打了该银行客服热线。出乎意料的是,客服人员称并不了解具体规定,建议记者询问所在城市的支行。记者又联系了三家位于厦门的该行支行,三家支行均表示,暂时不清楚具体规定、条款,建议记者自己到银行官网查询相关规定。

  安全的免密支付为何遭遇尴尬?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欧阳霏)免密免签,是支付升级的体现,也早已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是于2015年推出的一项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可以说是安全度非常高的免密支付。记者调查发现,双免业务是基于IC卡技术所诞生 的服务,而该技术的安全性已经过行业实践并被广泛认可,因此各家银行才敢将该业务作为银联IC卡的基础功能之一。更重要的是,针对小额双免业务,中国银联 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补偿金,提供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此次限额提高后,丢失卡的风险并没有跟着增加,同时以上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银联 也同步提高了持卡人补偿额度(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累计赔付30000元),保障持卡人资金不受损失。

  有高达数万的赔付保障、有高度安全的技术支持,银联小额免密免签为何会遭到如此多的非议呢?究其原因,还是发卡银行没有把好事办好。作为卡组织,银联并不直接面对客户,手握客户的各家银行才是实施告知义务最重要的渠道。

  有关专家表示,双免业务是由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服务,应当由发卡银行履行合理的通知义务。中国银联也表示,中国银联已及时通过公告形式告知持卡人,同时银联也已通过业务规则对各家银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银行多渠道、多方位告知持卡人双免业务。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其他支付平台的免密免签没有遭到如此大的社会反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公众对于银行和银行卡的历来的信任和高度的期望。好好的一项便民业务,却因发卡银行的“不告知”“不作为”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不但让人感到可惜,更为银行的“不专业”感到遗憾。

  希望部分发卡银行能够珍惜客户的信任,尽快实施告知义务,不让银行的公信力因为知情权的缺位而受到损害,不让持卡人因为不知情而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