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块木头,在他的巧手雕琢下,眉眼传神,栩栩如生。2006年,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的福建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杨亚州,就是此项“非遗”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漳州杨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戏的第五代传承人。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漳州木偶头雕刻榜上有名。7月1日,记者走进杨亚州的工作室,探访“一刀雕出众生相,一笔点睛各显灵”的漳州木偶头雕刻技艺。图为杨亚州在其工作室为雕刻的木偶头上色。张斌摄
图为杨亚州在其工作室雕刻木偶头。已是福建漳州杨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戏的第五代传承人的杨亚州,9岁开始学习木偶头雕刻,师从中国木偶雕刻艺术大师、北派木偶(漳州)风格的代表人物许盛芳,后又融入了南派木偶(泉州)的风格,对木偶头进行大胆的艺术创造,所雕木偶头神韵含蓄,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闻名海内外。张斌摄
图为杨亚州在其工作室雕刻木偶头。一个木偶头作品,除樟木的选材外,还要经开坯、雕刻、修光、打磨、补隙、刷泥、开脸、装饰等十多道工序,仅打磨和刷泥两道工序就要反复好多遍,一个完整的普通木偶作品要两三天才能完成。张斌摄
图为用以雕刻木偶的工具。杨亚州雕刻木偶不画草图,创作全凭临场动心起念,刀起屑落,生、旦、净、末、丑、神仙、鬼怪、动物等形象,便被刻画得形神兼备、韵味十足。张斌摄
图为杨亚州在其工作室为雕刻的木偶头上色。杨亚州的祖父杨高金为清末“福春派”戏状元,到了杨亚州这一代,他钻研木偶雕刻,姐姐为他的木偶当裁缝,其弟杨辉发扬木偶戏表演技艺。张斌摄
图为杨亚州给木偶植须。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该工艺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张斌摄
图为杨亚州展示自己雕刻的木偶。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的方式为主,一直流传至今而无中断。张斌摄
图为工作室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偶头,栩栩如生。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属于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