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腌制的腊肉,成了李悦回厦第一餐。
婆婆亲手种的蔬菜,新鲜又健康,够高惠娜吃上好一阵子。
父亲为李悦特制的“肉丸”。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邓宁陈露露)返程的行囊虽重,却是最幸福的“负担”――因为那里装满了家乡味,装满了亲人们的牵挂。昨日,本报A03版报道了《返程行囊沉甸甸装着母爱和家乡》,让许多读者感慨不已。“才刚离开家,又想家了。”有读者说。昨日,又有不少读者晒出了自己的返程行囊,讲述那难以割舍的亲情。他们将带着亲人们满满的爱,充满力量,开始新一年的奋斗。
每年回家父亲都要亲手熏腊肉
腊鱼、腊肠、腊肉、辣椒酱……把行囊里满满的家乡美食塞入冰箱后,来自湖南常德的李悦还特意拿出些腊肉,煮了他新春返厦以来的第一道菜,腊肉炒蒜苗。“我每次回家,都能吃到父亲亲手熏的腊肉。”李悦介绍,在他的家乡湖南常德,每逢腊月年根,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肉。挂在窗台上的各式腊肉,成了家乡冬季的一道风景线。对于李悦来说,无论离家多远,忘不了的总是这口腊味。“腊肉要在一年中最冷的那几天制作,并经过腌制、风干、烟熏等多道工序,为了多给我熏些腊肉,父亲还把一间老屋子腾了出来。”李悦说,父亲一生节俭,但每年春节的腊肉他都会备上很多份,叮嘱他返回厦门时要送给同事、朋友。
在家人准备的众多行囊美食中,李悦最喜欢的是一种特制“肉丸”。“这是返厦前一天,父亲起了个大早赶做出来的。”在厦门五年多,为了能多陪伴父母几天,李悦每年都坚持小年夜前赶回老家。“看着家里人在眼前忙前忙后,心里才踏实。”李悦说,在厦门奋斗五年,买了房,也买了车,下一个小目标就是换套大房子,来年春节把父母接来一起过!
婆婆自己种的菜塞满了后备厢
昨晚回到厦门,高惠娜的老公从车上搬行李进屋,他进进出出搬了好几趟。从平和到厦门的车程虽不长,但一路上,车子确实“负重前行”。车的后备厢里,塞满了她的婆婆亲自种的白菜、包菜、葱、蒜、地瓜,副驾驶座前面垒着好几箱鸡蛋、鸭蛋,就连后排座椅上也塞满了东西,以至于高惠娜只能将一些物品搁在大腿上才有坐的地方。
“我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婆家,每次要回厦门的时候婆婆都给我们包红包,让我们一路顺顺的。”高惠娜动情地说,这次春节回去也是,婆婆杀鸡、杀鸭,准备了一大桌子好吃的。这些新鲜的蔬菜,都是在他们回来前,婆婆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
如今,高惠娜已身怀六甲,再过几个月,他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生命。“婆婆说了,等孩子出生了,她就来厦门帮我带孩子。”高惠娜说,善良朴实的婆婆,从来都只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而他们也希望,能早点接婆婆过来一起生活,让她在厦门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
刚回厦门就想念婆婆做的美食
前天晚上,刚回厦门的蔡燕珠招呼许多亲友来家里吃饭。她特意拿出了从婆家广西南宁带回来的扣肉。扣肉,是婆婆事先煮好冷冻起来的。按照婆婆教的烹饪方法,她只需加入一些葱姜蒜、黄皮酱调味即可,可是当她满怀期待地端出扣肉,自己先尝了一口,却发现完全不像在婆婆家吃的那个味道。“白切鸡也是。我按照婆婆教的方法做,却怎么也做不出一样的味道。”蔡燕珠笑着说,才离开没多久,她已开始想念婆婆做的美食。
扣肉、腊肠、叉烧、粽子……从南宁回厦门时,蔡燕珠和丈夫还有5岁的儿子,除了带两个大行李箱、两个大背包,还加上了四五箱婆婆为他们准备的美食。带着沉重的行李,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动车,一路上,他们累,却觉得幸福。
“我们每次回去,婆婆都一个人忙前忙后张罗着各种美食。知道我爱喝她煲的黄骨鱼汤,春节期间,婆婆在湖边等了两三个小时,等待渔家钓起新鲜的黄骨鱼,回来煲上好几个小时。那汤汁,黏稠鲜香。至今让我回味。”
“婆婆总是说我们好好的,她就好了。新的一年,我们夫妇俩会在厦门好好奋斗,赚钱,用心培养孩子,还打算将家里重新改造、装修一番,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