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郭金超)7日上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次巧妙解释“福建”省名字意,形象阐述自己对福建发展的看法。
第一次提及,李克强谈到这个沿海省份的全称——福建。
“很多人说,福建是‘有福之地’、‘福’字当头,但我说,‘福’字来自‘建’,是‘建’出来的!没有‘建’,难得‘福’。”李克强解释道,福建人民有着吃苦耐劳、勇于奋进的传统,福建的“福”是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建”出来的。
“希望你们‘建’字开路,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新的战略支点。”他说。
第二次提及,李克强谈到该省简称——闽。
“福建简称闽,闽字中间有个虫”,李克强说,虽然被门框在里面了,但是有出路。他强调,可千万不能从门下边钻出来,而是要从上边,从“门”字上那一点飞出去,“破茧成蝶”。
李克强说,当前全国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出现分化。之所以出现分化,主要是因为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传统动能很难再保持持续上升。
这种局面怎么破?李克强提及经济学中的S型曲线理论说道,这时有新的力量异军突起,就可能以新动能带动整体发展,并能够改造传统动能。
“那‘门’字上的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李克强加重语气说。
结合此前几位代表发言中提到的,福建在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李克强指出,这表明福建发展新动能现在已经形成态势,希望福建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发展经济、培育新动能,主要靠改革开放。”李克强言及此,提到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严复,以寄语开放。
李克强曾透露,自己在插队时读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去年考察福建时,他专门到访严复故居。彼时,李克强说,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