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已成为当下全球竞相追逐的热点,正引领着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物联网很年轻,而成立于2015年11月的星榕基公司也同样年轻。用公司负责人陈敏的话说,年轻的企业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创新,目前物联网正从1.0信息化向物的延伸,逐步过渡到2.0物联网服务的落地,将为工业领域带来更大的改变。
星榕物联 助力传统企业的华丽转型
“目前,物联网的主要相关应用领域多数是奠基在既有的产业范畴之中,如穿戴、制造、物流、交通、家居、医疗、监控、农业等。”陈敏告诉记者,现在的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使得生产商必须通过挤压上下游的利润来维持生存,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许多企业都渴望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那么对于锐意创新的传统企业来说,需要怎么做呢?
“依托物联网信息化平台技术进行行业转型将是一条非常好的反击之路。”陈敏给出了答案。企业需要培养出一支核心技术,比如:在终端设备上有嵌入式开发人才、在平台研发上有Java开发人才、在移动终端上有android和IOS开发人才等等。而有了人才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构建开放的云平台,并且实现平台、硬件管理和移动应用三方结合,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资金与投入都很巨大。
星榕基自成立之初就瞄准了企业的痛点,通过自主研发在物联网行业应用中打造基础物联使能平台——星榕物联开放云平台,平台将物联开放云、智能硬件管理、移动应用三方相结合,打造安全、可信、权威的物联网开放平台,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不同主体提供物联网终端标准接入、设备监控、资产管理、能力开放、数据开放及运营服务等能力,并支持各种物联网终端的海量连接、云端存储及消息分发,带动物联网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
陈敏表示,物联网智能化发展成为新兴时代变革下的必然产物,企业将通过物联网相关平台获取更迅速便捷的作业环境,不仅体现在视觉,未来将会在触觉、味觉等多感官上的反馈都会更加形象,星榕基希望通过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将实体世界智能数字化呈现于人们的面前。
物联网进班级 打造智慧校园
从最常见的智能家居到马路上极为平常的智能井盖,从农作物种植到各式各样的无人售货机,不知不觉间,物联网落地的应用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
星榕基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打造了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创新物联平台。
据悉,该项目依赖三通两平台福建省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建设,开发完成基于LINUX和WINDOWS两种操作系统的设备监测采集系统,并在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上进行汇聚和展现,实现对福建省全省班班通教育设备监测监管和设备售后服务支撑,解决学校、售后服务部门、维护厂商三者间的信息孤岛,运营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当地班班通设备的售后服务水平,为班班通售后服务人员、设备维护厂商提供应用支撑,辅助售后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分析。
“如果该投影仪出现了损坏,平台会自动预警,并通知售后服务部门进行维修和更换。”陈敏介绍,从学校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来说,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实时传输,在后方的平台就可以知道每个教室的投影仪使用频率,使用效率,通过数据的汇集,来实现决策分析。
截止2018年3月,福建省班班通项目设备售后服务支撑平台接入全省学校3160余所,覆盖班级22950余个,配发班班通设备86646余台。
目前,通过班班通项目向智慧校园延伸,依托物联网+行业的应用形态,星榕基确定了物联网+教育垂直领域作为技术和业务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构建“物联网+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家校加》品牌计划,基于星榕物联开发云平台能力,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刚性需求出发,构建“家校+安全”、“家校+互联”、“家校+校务”、“家校+学习”四大物联网教育品牌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智慧校园建设助力搭桥。
多领域整合展示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陈敏表示,星榕基在物联网平台和技术的研发上一直紧跟前沿技术,形成分布在云服务、边缘设备和网关上的物联网软件,建立在微服务和容器上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等,下一步公司重点聚焦在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为主的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物联网变革各行各业的有利工具,未来与具体行业的融合有广阔市场,当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融合时,尤其是要对传统行业的核心生产经营流程进行优化、革新、重构时,中间需要物联网深入到各行业核心生产经营流程中,获取感知数据和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的能力来变革行业。
公司制定了长远的物联网业务发展规划——“1+N+1”计划,即:1个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N个垂直行业应用、1个双创孵化基地。公司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针对“云+平台”战略,努力拓展穿戴设备、车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物联网业务市场,力争打造国内物联网应用第一大平台。
对于即将到来的“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虽是首次参加,但陈敏踌躇满志,“我们将以‘万物互联,智创未来’为主题亮相,希望依托“6·18”平台与物联网行业专家、国内龙头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交流,通过“6·18”平台对公司品牌进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并拓宽国内销售渠道与终端客户的合作。”(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