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新区的福建巨电生产车间,全球首创的规模化全自动生产大容量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大动力锂电池,已应用到今年4月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新福达10.5米纯电动大巴上。

  “固态锂电池对温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粉尘含量等指标要求非常高,我们通过MES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超过危险数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德才说,这一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锂电池规模化生产线,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突破市场化两大瓶颈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这个名称复杂的“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到底有多厉害?

  “该产品突破了掣肘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两大瓶颈。”福建巨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王麦克说。

  首先是电池单体大、能量密度高。一个电池容量500安时,相当于1.6千瓦时电。也就是说,一辆12米长的大巴车只需用168个电池,而采用传统的小电池则需3万个。同时,电池模块创造性地全部采用串联模式组合,通过互联网,可对每个电池在全球的任何地方进行实时监控,降低故障率。

  此外,电池内阻低,仅0.35毫欧,是传统电池的百分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本身温度不会超过环境温度5摄氏度,无需额外散热系统,安全又省电。

  数据显示,12米纯电动大巴满载18吨公交路线实测用电为每吨每公里0.042千瓦时电,相比目前国内水平,节约能源50%。电池续航里程达410公里以上,循环使用寿命超过2000次。

  3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车协会创始会长陈清泉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出具的技术鉴定报告认为:该产品及全自动规模化生产线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属国内首创,在同容量级生产线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863火炬计划”成果落地

  “这一科技部‘863火炬计划’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得益于‘6·18’创新平台”。技术发明人、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麦克由衷地表示。

  北京神州巨电是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内的民营高新企业,经过十多年攻关,成功研发出高安全聚合物大动力锂电池及其规模化生产工艺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国防领域。2016年,神州巨电参展第14届“6·18”,与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成功对接,在武夷新区合资成立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项目产业化。为加强研发能力,福建巨电还收购北京神州巨电,将其作为研发机构。

  项目被列入福建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6·18”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也参股投资。

  去年,中试产品“福建巨电纯电动大巴”亮相第十五届“6·18”。

  今年2月,项目生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通过国家权威检验检测,不仅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能量密度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经测试,由该电池组装搭载的纯电动公交车,单次充电可安全运行超过410公里。

  3月,在武夷新区,一期投资5亿多元建设的单体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产业化基地项目投产,年产2亿安时动力锂电池,可装备2000多辆纯电动大巴。二期达产后,每年可为1万辆新能源客车提供电池。

  加速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连续5000公里路况测试中,样车每吨公里运营仅耗电0.042千瓦时,被评价为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续行里程长、电池组装灵活、使用维修方便的新一代纯电动大巴。除福建新福达外,厦门金龙、北京中植等新能源车企也和我们达成合作意向。预计2018年可实现营收8亿元、利税1.6亿元。”王麦克表示。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大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福建巨电固态锂电池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引来各方关注。

  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特聘副理事长季恒宽看来,该项目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核心技术,包括专利、工艺、关键设备和主动式电源管理系统,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了动力电池的革命性突破,必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强有力的“心脏”,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融国投置业集团等企业,也纷纷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合作、大容量固态动力电池采购等方面与省招标采购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省招标采购集团总经理助理、电池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姚晓宁透露,在成功对接超大容量固态聚合物动力锂电池项目后,集团持续依托“6·18”平台对接相关项目,已先后控股或参股了河北神州巨电、旭成(福建)科技等企业,并将以技术输出方式在合适区域合资兴建生产基地,迅速做大福建巨电规模,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