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 (记者 刘承烺 通讯员 何东方 蔡福钏 文/图)昨日是农历正月初九,根据闽南当地习俗,都要“拜天公”祈福。在同安凤岗社区,这一活动每年都特别热闹,今年的凤岗社区岗头洪氏祖祠前,敬拜的人更多了,两座大笼甜粿更高了,许多村民和游客围在甜粿前,分享品味一块块甜粿所带来的吉祥寓意。据悉,岗头大笼甜粿手工制作技艺将申报省“非遗”项目。
重700多斤的大笼甜粿
昨日上午,同安凤岗社区岗头洪氏祖祠前,两座高约1.3米、重700多斤的大笼甜粿格外“吸睛”。大人、小孩都围在大笼甜粿旁,开心地讨要一小块,然后放入口中细细品味;有些老人还特意多要几块,带回家给孙儿们分享。
12岁的洪君昊小朋友,已经连续7年来参加这个活动。“今年的甜粿更软、更甜,口感好很多,非常好吃。”他特意带着小表妹一起来感受这个传统民俗活动,一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凤岗社区老人协会会长洪振宗告诉导报记者,今年的大笼甜粿比去年更高了一些,“寓意年年高”。据介绍,大笼甜粿每年正月初二开始制作,今年从初二早上7点多开始,一直蒸到晚上7点多,整整12个小时,然后一直放到初九,去掉模具,供于宗祠前的特制台座上。
制作好的大笼甜粿,姿态精美,吉祥浮雕纹理呈现,展现了凤岗人民精湛的技艺。洪振宗说,目前大笼甜粿上的字仍尚未破解,文史学者只认出一个“寿”字。
两笼大笼甜粿的制作,需要4个灶、8个一人多高的煤气罐,另有4个小煤气灶专门用来熔糖。整个工序下来,需要40名男子流水线分工合作。
筹备申报省“非遗”项目
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表示,要将大笼甜粿的习俗进一步弘扬,必须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并做好传承教育,通过民俗活动进校园,普及民俗知识,传承非遗文化。
据悉,2013年5月,“岗头大笼甜粿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厦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目前同安区文化部门正在将该技艺筹备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